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钱秉钧.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展望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1982,(1):18.
[2]袁 杰 金腊华 邹长伟等.混凝土生态膜法污水处理工艺生物相及其水处理实验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6,(8):568.
[3]刘 佳 张 奇 高海鹰.模拟降解去除人工湿地营养物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6,(9):698.
[4]蒋玲燕 殷 峻 闻 岳等.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6,(10):734.
[5]郑仁宏 邓仕槐 李远伟等.表面流人工湿地硝化和反硝化强度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1):37.
[6]崔程颖 马利民 张选军等.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2):95.
[7]朱永青 林卫青.人工湿地数学模型模拟与应用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2):155.
[8]徐祖信 谢海林 叶建锋等.模拟煤灰渣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除磷性能分析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4):241.
[9]宋 晨 项学敏 周集体等.人工湿地对北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6):433.
[10]黄德锋 李 田.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效果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8):616.
[11]李林锋 年跃刚 蒋高明.人工湿地植物研究进展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6,(8):616.
[12]徐德福 吴建军 罗安程等.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旅游景区污染水体的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9):693.
[13]李怀正 叶建锋 王 晟等.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在上海市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8,(8):84.
[14]叶长兵,吕伟,杨勇,等.厌氧段/人工湿地集成污水处理技术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10,(3网):1.
[15]王春喜,余关龙,张登祥,等. 固定化反硝化菌联合固体碳源小球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性能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18,40(8):870.
[J].Environmental Pollution & Control,2018,40(7):87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