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王咏梅 许鹏翔 袁东星 金晓英.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甲醛和苯酚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2,(2):115.
[2]朱文杰 金嗣(马总).多种有毒离子共存时对明亮发光杆菌发光的影响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1988,(5):7.
[3]陈声明 陈伟方 许灵群.发光细菌与环境监测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1992,(3):26.
[4]魏学锋 苗 娟 白志鹏等.新装修居室中大芯板释放甲醛的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6,(9):662.
[5]叶晓蕾 郭小娟 施红英等.汽车内空气甲醛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4):309.
[6]吕慧峰 翟建平 李 琴等.酸性甲醛改性对花生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7,(11):837.
[7]朱丽芳.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综述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1991,(3):33.
[8]庄晓虹 胡筱敏 孙承智.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特征分析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8,(12):102.
[9]李娟英 赵庆祥 王 静等.重金属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毒性的比较研究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09,(11):17.
[10]梅凡民 傅成诚 杨青莉.活性炭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对吸附甲醛的影响[J].环境污染与防治,2010,(3):18.